大齡高考是在浪費資源嗎?國家倡導學習型社會

發(fā)布時間:2022-09-16 14:30:43
編輯:
來源:工人日報
字體:

“家長請留步,學生進去就行了”“我就是學生,我是來報到的。”9月13日,在湖北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這樣的對話在魯新林同學和學校工作人員間出現(xiàn)過多次,他只好不斷出示自己的錄取通知書。52歲的魯新林,成為該校歷史上年紀最大的新生。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給自己定了目標,將來還要專升本。”

“我先以為他是家長,告訴他家長請留步,行李放在校門口就好,會有志愿者幫忙。”學校職工耿娟說,聽到魯新林說自己就是大學新生時很是驚訝。

魯新林辦完手續(xù)到寢室,一路上還是不斷有人把他當做家長。“不是說家長不能進校嗎?他怎么進來的。我們只能解釋,其實他是學生,周圍的學生都十分驚訝。”耿娟說,到了寢室,室友許振坤和王子健都不敢相信,二人表示,“我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驚訝,第二反應是好勵志,這么大年紀還來學校讀書。”

談及自己考大學的經(jīng)歷,魯新林告訴記者他是襄陽人,去年十月因身體原因從單位提前退休,就決定參加今年的高考,考了411分。因為以前讀大學學的是漢語言文學,語文沒有怎么復習,就考了100分,其他科目特別是英語和數(shù)學很吃力,高考總成績不算特別理想,“我已經(jīng)做了決定,將來要專升本”。

隨后,記者聯(lián)系上了魯新林的女兒,對方告訴記者:“爸爸告訴我們準備參加高考時,我們沒有特別驚訝,因為退休前他就常在家里說將來要學很多東西。準備復習的時候,我還把我以前高中的課本和學習資料給他。”

魯新林說:“我不想退休后每天打打太極釣魚,希望可以活得更充實些,也是想給女兒做個榜樣,年輕人更要堅持終身學習。”

被質疑浪費資源,本人回應

有人稱贊他“活到老學到老”,也有人質疑他“浪費教育資源,應該把機會留給年輕人”。9月15日,魯新林回應記者稱,被人質疑浪費資源是一種誤解,原因有二:很多大專高職院校完不成招生計劃;國家倡導學習型社會。

問:現(xiàn)在正常上課沒有?

魯新林:還沒有,按照防疫政策,到學校后要在寢室隔離三天,現(xiàn)在還在隔離呢。

問:和比你孩子還小的同學待在一起,還習慣嗎?

魯新林:很習慣,現(xiàn)在孩子的整體素質要比我們當年高,一代比一代強。和室友相處愉快,我不讓室友喊我叔,他們都喊我哥呢。

問:都退休了,怎么還想著上大學?

魯新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人會去釣魚、下棋、周游世界,我就覺得我退休了還是要充實,考大學能讓人充實。大學環(huán)境單純,我來這學習有益于我身心健康。

問:能不能介紹一下備戰(zhàn)高考的情況?

魯新林:我是去年9月份開始備考的,總共加一起有9個多月的時間。我是學漢語言文學的,語文、歷史、地理、政治有老底子,沒怎么復習,主攻數(shù)學和英語。數(shù)學比原來難多了。剛開始復習時,看高中數(shù)學課本,發(fā)現(xiàn)好多不會,我又把初中數(shù)學過了一遍。我的目標是考本科,復習到一半時知道自己考不上本科了,就決定考大專。身體不好也沒有太拼。

問:現(xiàn)在進入大學了,下一步計劃是什么?畢業(yè)后再去發(fā)揮現(xiàn)在學的專業(yè)特長嗎?

魯新林:我目前的計劃是專升本,爭取考上本科。本科畢業(yè)以后,再考慮下一步。反正人一定要往前走。

問:注意到網(wǎng)上質疑你“浪費教育資源”的聲音了嗎?

魯新林:注意到了。上歲數(shù)了,不容易生氣。我尊重他們的質疑,但我不認同他們的觀點。教育專家把為什么不是“浪費教育資源”的原因講得很透。我覺得我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家人教育小孩時會說,你看他這么大都要學習;同學看到我后會想:他這么大還在學,學習太重要了;現(xiàn)在倡導學習型社會,青少年要學,難道我們中老年人就不學了?

專家觀點

魯新林稱,他注意到很多網(wǎng)友在說他“浪費教育資源”,他尊重不同意見,但不認同此觀點。“不是浪費,教育專家陳志文和儲朝暉把這個道理說得很透。”

記者注意到,上述質疑聲出來后,陳志文和儲朝暉接受了媒體采訪。

陳志文表示,2001年國家取消高考25歲年齡限制,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很多大專高職院校招不滿生是現(xiàn)狀,不存在“浪費”;魯新林“活到老學到老”,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儲朝暉稱,國家倡導學習型社會,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高齡考生去大學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人們的觀點也會趨于一致:終身學習有益身體健康。

52歲上大學的不止魯新林——

貴州52歲大叔自學考上大學,兩門課班級第一

2019年,一段 "52歲維修老板自學 1 年考上本科,2門專業(yè)課成績考第一"的視頻在網(wǎng)上引發(fā)關注。記者聯(lián)系上這位 52歲的同學楊小勇,他稱,自己原本在黔東南老家開電器維修店,2017 年 9月,兒子入伍當兵,他便用兒子的書自學,次年參加高考。收到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后,他一度猶豫了,經(jīng)學校鼓勵,并為其減免學費、住宿費,解決了生活費,他最終決定去上大學。

家人剛開始并不支持他,作為家中頂梁柱,楊小勇也有壓力,但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妻子和女兒也來到學校陪他讀書,從行動上支持他。他表示,自己上大學后,感覺孩子們也受到了激勵,兒子在部隊表現(xiàn)很好,目前已被部隊留任士官,而 9 歲的女兒來到其大學附近上小學后,進步也很大,他覺得自己這個大學沒上錯。

52歲大叔自學參加高考只為給兒子做榜樣

52歲的楊小勇1986年高中畢業(yè)后便參加工作了,沒上過大學,更沒想過自己會在年過半百時再踏入大學校園讀書。

在黔東南老家,他有一雙兒女,兒子上高中,女兒上小學。他開了一家電器維修店,妻子開著一家早餐店,工作之余,他就看點維修專業(yè)的書,讀點雜志,這樣的生活,他甘之如飴。直到2017年,上高三的兒子應征入伍,沒有參加高考。他支持兒子的決定,但還是覺得,不管在部隊還是將來退伍,兒子總歸要繼續(xù)學習。

于是,他拿起兒子的書開始復習,打算自己參加高考,給兒子做個榜樣。楊小勇白天在店里維修電器,晚上時間幾乎全部用來復習功課,離開校園31年的他,自學起來并不那么容易。"我以前學的是理科,我兒子學文科,我也就用他的書復習文科,英語對我來說很難,一直復習得不太好,數(shù)學剛開始也有點吃力。"2018 年高考,楊小勇最終考了496分,雖然他覺得不理想,但已經(jīng)超二本線19分。

家庭有欠款學校為其減學費住宿費

分數(shù)出來后,楊小勇對于填報志愿、上哪一所大學卻沒什么想法,最終,在妻子和大學生小表弟的建議下,填了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yè)。

2018年8月中旬,錄取通知書到了,他還是不太愿意去上大學,畢竟他年紀較大了,作為家里的頂梁柱,得顧慮家庭經(jīng)濟問題。2018年9月,其他大一新生已經(jīng)開學,楊小勇還沒去報到。

"我們縣沒有過這么大年紀考大學的先例,鎮(zhèn)里的武裝部部長知道我考大學也很關注,經(jīng)常問我‘成績出來了嗎’、‘錄取通知書來了嗎’,一直覺得考上大學是好事,鼓勵我上大學。學校書記也給我打了好幾次電話,跟我談學習和理想,鼓勵我去上大學,也問我是不是因為錄取的專業(yè)不喜歡,如果不喜歡,去了學校也可以申請調劑……后來我的想法慢慢發(fā)生轉變,決定去上這個大學。"

當時,楊小勇家剛修了一棟新房子,還欠著10萬元的貸款,他開電器維修店一年能收入七八萬元,上大學四年,家里的收入就少了30萬左右,但他覺得用這個錢換一個不尋常的上大學經(jīng)歷值得。此外,學校領導和老師一直很關心楊小勇,為了解除其后顧之憂、圓大學夢,為其減免了學費、住宿費,并為其在學校安排了兩份兼職,每個月光兼職收入就有1800元,完全可以覆蓋他的生活費,這也是楊小勇最終決定來上大學的原因之一。

入學一年兩門課考第一

妻兒也來陪讀入學后,楊小勇便申請從電子商務專業(yè)調劑到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以前我自己看書,一些文學作品經(jīng)常讓我很感動,我有沖動想把自己的感觸寫下來,但因時間問題和知識水平有限,就一直下不了手,動不了筆。"大一第一學期,楊小勇對于大學學習有些不適應,尤其是計算機課,學起來有點吃力,掛科了,但在專業(yè)課方面,他的表現(xiàn)不輸同班同學,甚至要比很多同學好一些。

" 漢語言文學考了班級第一,我們班總共 59 人,我的年紀反而在學習上有優(yōu)勢。" 他說,學校領導鼓勵他的話就像他心中的 "定海神針",支持著他克服不適應,專注學習。大一第二學期,楊小勇的學習越來越得心應手,重修計算機通過了,大學寫作也從上學期的前幾名躍居第一。

兒女進步很大希望大三能發(fā)表自己的作品

更讓楊小勇欣慰的是,自己上大學激勵了兒子和女兒,他覺得自己這個大學沒上錯。他上大學后,兒子在部隊的表現(xiàn)越來越好,今年服兵役滿兩年時,被部隊留任士官。

而9歲的女兒就在附近的小學上四年級,"來到這邊后,她學習上進步也很大,可能也是大學的這種學習氛圍感染了她 "。楊小勇說對于大學畢業(yè)后的生活,他還沒有具體的規(guī)劃,目前就想著把大學生活過得充實一點,不要浪費時間,平時就多去圖書館,多看書。"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大二了,已經(jīng)開始嘗試寫下自己讀書時的一些感悟,但還不夠好,我還要嘗試寫小說,爭取在大三發(fā)表自己的作品。"

52歲上大學,誰說不可以?

52歲上大學,面臨著來自外界和自身的阻力,甚至遭到冷嘲熱諷。首先,人們會發(fā)問,52歲還適合上大學嗎?年過半百,與年輕人相比,精力和記憶都會下降,有人認為,此時學習猶如錯過春種,似乎也會延誤秋收。人生固然有生物節(jié)律,從幼童到青壯年,都是學習的好時光,但人過半百,未必就錯過了學習的好時機。

一方面,人生無涯,學而不止,活到老學到老。另一方面,神經(jīng)生物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大腦神經(jīng)元終生都在生長和更新,可以從生物機制上保證人進行終生學習。海馬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腦區(qū)域,簡單來講,主要負責學習。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證明,人在79歲時大腦中的海馬體也有新神經(jīng)元或新神經(jīng)的形成。這意味著老年人仍然可以像年輕人一樣完成學業(yè),并且取得好成績,當然,可能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更多一些。更何況,根據(jù)最新的劃分標準,52歲還算不上“老年人”呢。

還有人問,都52歲了,學完以后有什么用?

把時間軸拉出來,就能清晰看到學有何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2021年我國衛(wèi)生健康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以78.2歲計,大學畢業(yè)出來,還有20多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如果可以獲得工作機會,并能勝任工作,就是為社會添加財富和貢獻。即便找不到工作,通過學習,也是從各方面提升了自己,對全民素質和文明水平的提升做貢獻。退一步講,在家庭中還能更好地輔導和教育孫輩,將經(jīng)驗、觀念、理論和技能薪火相傳。

當然,亦有嘲諷之聲,認為他們占用了年輕人的上大學名額。然而,從法律和倫理上看,上大學并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考大學以學習能力為標準,與年齡無關。從教育理論和倫理來看,中國歷來有“有教無類”的傳統(tǒng)和認同。無論什么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這種平等的教育思想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tǒng),同樣也體現(xiàn)在受教育者的年齡上。無論什么年齡,無論男女,都可以受到任何形式的教育。只要符合入學標準,只要有學習能力,能夠學下去,就可以進入校園學習。

不僅如此,對于年齡較大的學生,學校還應當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以利于他們的學習。當初貴州民族大學對52歲的楊小勇除了鼓勵,還為其減免學費、住宿費,解決生活費。有大齡學生的高校,根據(jù)大齡新生的特點,在學費、住宿等方面給予照顧,如分配人少的宿舍或一個人住的宿舍,或允許其到校外租房,或減免學費、住宿費,鼓勵他們安心學習,才是高校該有的格局。

多一人接受高等教育,往小了說,是圓了個人的夢想,往大了說,有利于啟迪民智,提升全民素質和文明水準,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增益。學習永遠不嫌晚。不管是52歲還是七八十歲,學習的大門一直開放。(文/張?zhí)锟?

標簽: 大齡高考是在浪費資源嗎 考大學能讓人充實 國家倡導學習型社會 人一定要往前走

   原標題:大齡高考是在浪費資源嗎?國家倡導學習型社會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m.yoyovip.com.cn 中國項目城網(wǎng)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 網(wǎng)站統(tǒng)計
Copyright© 2014-2017 中國項目城網(wǎng)(m.yoyovip.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20036824號-1 未經(jīng)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lián)系我們: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