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說課稿范文來了!魯迅先生的三個老師都是誰?-世界微速訊

發(fā)布時間:2023-06-25 10:42:32
編輯:
來源:民企網(wǎng)
字體:

藤野先生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中學語文課標》要求,閱讀文學類作品時,要體驗情感,領(lǐng)悟主題,得到啟示,能夠正確評價作品,并且會品味語言。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敘述類文學作品,選用魯迅的《藤野先生》我認為比較恰當,但是難度較大。魯迅在文中回顧了留學日本的經(jīng)歷,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贊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貴品格,又把愛國情感融匯其中,很巧妙。

二、說學情及學法分析

初二的學生學習本文,有一定的難度,一是閱歷較淺,二是心理不夠成熟。

魯迅在寫作時,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說的與他想的往往不同。

鑒于以上原因,課上要多用閱讀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師的講授引導下,看清文中的魯迅。安排兩課時,一課時歸納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點。二課時歸納主題,解決句義,突破難點。實際操作時,目標重點難點是交融的。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三維目標的要求,依據(jù)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標如下:

1、閱讀中識字解詞,歸納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點詞句的運用,體會深遠含義。

3、喜歡本文,進而喜歡魯迅,喜歡推敲咀嚼文學作品。

4、教學重點是寫人的具體化,難點是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對主題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板書文章標題后,提問:“藤野先生是誰?”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預習過的學生,就可以答出“魯迅的老師”。

再提問:“什么時候的老師?”

也可以答出“留學日本時的老師“。

三提問:“魯迅認為這個老師怎么樣?”

這一問題是擊中難點,初二學生不容易說清楚。于是引導學生閱讀文本。

2、一讀文本:找出文中寫了關(guān)于藤野的幾件事。此環(huán)節(jié)要盡量多給學生自學的時間,教師學生都要保持安靜。學生利用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完全可以歸納出來。教師不要代勞,不要養(yǎng)成學生課堂懶惰的習慣。

師生共同明確:

(一)相識。生活樸素,教學嚴謹>

(二)改講義。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三)問裹腳。實事求是>

(四)漏題門。正義感。>(此處會有學生質(zhì)疑,“藤野”對此事并無表示。這時要引導學生細讀這段文章,“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干事托辭檢查的無禮,并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jié)果,發(fā)表出來。”這后面的表態(tài)和行動,有沒有藤野參與。學生會發(fā)生激烈的討論,最后明確“也”字的意義,應該有藤野參與。此處提醒學生讀書要仔細。點擊難點)

(五)話別 師生情深>

小結(jié):可見藤野是魯迅最感激、最愛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師。板書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應該不斷突出重點,歸納出事件之后,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人的具體化。比如話別一段,“我”告知他將離開,寫藤的神態(tài),“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寫出了人物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變化,傷心,想挽留,又無可挽留。想表示悲傷,堅韌的個性又使他掩蔽。于是“我”急忙安慰。師生二人,可謂心有靈犀,令人感動。

在“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后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并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后的狀況。”一段,質(zhì)樸的敘述,淺白的語言,卻浸透了依依離別的深情。

大家齊讀,品味,體驗沒有抒情勝于抒情的效果。

五、總結(jié)說課

這是我安排的第一課時,依據(jù)課標和教學理念,我主要運用了閱讀品味法,朗讀體驗法。注重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同時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的個性張揚。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原則,把握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情緒變化。

板書:

藤野先生

魯迅

感激

愛戴

恩師

敬仰

魯迅先生的三個老師

魯迅先生的三位老師是壽鏡吾(1849-1930)藤野嚴九郎(1874-1945)章太炎(1869-1936)

1、壽鏡吾的教學方式有傳統(tǒng)有所區(qū)別,注重文采,啟發(fā)學生思路,被人認為是“離經(jīng)叛道”。壽鏡吾除了教書外,主要精力用來研讀經(jīng)史子集、稗官筆記,對于時政他也極為關(guān)心,常常與人討論,對清廷多有不滿。他生活極其簡樸,家中的一條長衫,還與兩個兒子換著穿。他無意于仕途,也不希望兒子考取功名。

2、藤野嚴九郎,出生于日本福井縣的醫(yī)生世家,是藤野家的第六代醫(yī)生,在家里排行老三,從小由大哥二哥撫養(yǎng)長大,他在小學時學過漢學,對于中國有些了解。1892年,藤野嚴九郎從福井學校退學,考入愛知醫(yī)學校,即現(xiàn)在的名古屋大學就讀,1896年畢業(yè)后,留校成為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

3、章太炎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學者型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以及思想家,影響到了后來的許多人,魯迅只是其中之一,兩人關(guān)系以及情感極為復雜,絕非三言兩語能夠解釋得清楚。

4、魯迅對于章太炎還是極為尊崇的,1936年6月章太炎去世,面對一些報刊的貶低,病重中的魯迅不顧身體連續(xù)寫下了《關(guān)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為自己的老師叫屈,等到第二篇文章還沒有寫完,魯迅就已經(jīng)是病情加重而去世了。

5、魯迅曾經(jīng)一個時代的標志性人物,也是被樹立起來的旗幟性人物。本以為離我們很近,卻是離我們很遠的人;一個被過分解讀,卻難以讀懂的人。我們也許曾經(jīng)為他癡狂過,也許曾經(jīng)為他著迷過,但他依然還是那個“獨立于外”的人。

6、魯迅在這篇文章中有無限的感慨和悲涼。太炎先生整理《章氏叢書》,均“自藏其鋒芒”,不收“戰(zhàn)斗的文章”,文中也說,章太炎先生以前也以革命家現(xiàn)身,后“退居于寧靜的學者”,因此,魯迅沒有被章太炎接納。但他對于最后一位老師的記憶最深,也最糾纏。最終,結(jié)果還是可悲可嘆。

藤野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

修辭手法有:比喻、夸張、反語。語言表達方法有:雙主題,雙線結(jié)構(gòu)。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臺醫(y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yī)從文的經(jīng)過。

作者突出地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藤野先生中還運用了白描手法

在描寫人物方面,作者運用了白描手法。如寫藤野先生時,無論寫他聲調(diào)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自我介紹、耐心細致改正魯迅的聽課筆記和解剖圖、看到魯迅成功地進行了解剖實習的高興狀況以及魯迅要離開仙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都只是簡練的幾筆,沒有粉飾,沒有渲染,但寫得栩栩如生,顯示出人物鮮明的性格。

壽鏡吾和藤野先生的共同點

相同點:壽鏡吾與藤野先生都比較博學、對于學生比較嚴格、對學生很熱情、生活儉樸、正直、倔強、嫉惡如仇。這兩位老師對魯迅很照顧,不管是藤野先生還是壽鏡吾他們對待學生很平等,不用歧視的眼光對待學生。

不同點:壽鏡吾教學方式比較守舊。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受到封建社會的影響,他的教學方式比較守舊。藤野先生治學嚴謹、生活樸素,對弱國學生無民族偏見,更是對魯迅很關(guān)懷,常常給予鼓勵。

個人簡介

壽懷鑒(1849~1930年),字鏡吾,晚號菊叟,紹興城內(nèi)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憤于洋人跋扈,清廷喪權(quán)辱國,以不買洋貨、絕意仕進明志,在家中三味書屋設館收徒,厘定規(guī)約,年收學生不過8人。

為啟發(fā)學生思路,提高文學修養(yǎng),選授課文注重文采,因其異于傳統(tǒng),被人譏為"離經(jīng)叛道"。他教學認真,因材施教,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長。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除了《詩經(jīng)》等經(jīng)典之外,他還經(jīng)常給學生講荊軻、聶政等人除暴安良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感和俠義精神。

標簽: 藤野先生說課稿 魯迅先生的三個老師

   原標題:藤野先生說課稿范文來了!魯迅先生的三個老師都是誰?-世界微速訊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