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微資訊!南縣:“農旅學”融合拓寬農民致富路子

發(fā)布時間:2023-04-22 17:09:43
編輯:
來源:湖南日報
字體:


(相關資料圖)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宋梅 袁凡

“今天家里有20個勞動教育的學生。你晚上下班的時候,到市場買點新鮮豬肉和筒子骨回來,明天給學生們做湯面。” 4月20日,在南縣麻河口鎮(zhèn)東勝村稻夢田園勞動教育基地10號農家莊園,農戶侯明香一邊在廚房收拾碗筷,一邊電話聯(lián)系基地上班的丈夫。這幾年,靠著村里的“農旅學”融合項目,侯明香夫妻倆的家庭年收入突破10萬元。

“60后”農莊莊主侯明香在給學生打菜。宋梅 攝

2017年,隨著南縣稻蝦的“出圈”,侯明香夫妻和東勝村的大部分農戶一樣,將水田流轉給合作社,進行稻蝦集中套養(yǎng)。憑借多年的水稻種植經驗,丈夫被合作社聘用,每月賺取3000至4000元的工資;妻子侯明香則在家打理小菜園。

東勝村發(fā)展“稻蝦基地+農旅”,吸引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宋梅 攝

為深入挖掘稻蝦產業(yè)附加值, 2019年,東勝村立足自身實際,結合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對整村進行科學規(guī)劃,并通過“鄉(xiāng)賢回家鄉(xiāng) 建故鄉(xiāng)”行動,引進一大批實力雄厚的鄉(xiāng)賢回歸故里,先后建成稻夢田園農旅基地、“毛澤東與南縣”紅色文化主題館,相繼開發(fā)勞動教育、休閑農旅等多個湖鄉(xiāng)“農旅學”項目。優(yōu)越的地址位置和多樣的選擇,讓基地不到1年的時間,就成為湖南周邊游的“網紅點”。

2021年,東勝村在村里發(fā)布“招募令”,將村宅改為農莊,農戶紛紛報名。村支兩委和基地負責人根據農宅構造設計、地理位置及農戶綜合素養(yǎng)等方面進行走訪、調查,最終經村民集體投票表決后,確定侯明香等9戶農家成為基地首批農莊莊主。

考慮到村內農莊莊主的年齡均為“60后”,文化水平較低,村支兩委在基地對接、客源分配、飲食搭配、住宿保潔等方面都制定相應的標準,確保每位莊主都能在固定的接待模式中“按部就班”。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村集體、企業(yè)、農戶三方的腰包同步鼓起來了,基地的影響力也逐步擴大,每年吸引游客達10萬人次以上。截至目前,全村參與“農旅學”融合項目的人數達60多人,村集體年均增收16萬元,基地綜合產值達 500萬。

標簽:

   原標題:環(huán)球微資訊!南縣:“農旅學”融合拓寬農民致富路子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