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論的經(jīng)典句子有哪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的意思是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3-05-09 16:10:29
編輯:
來源:巴中在線
字體: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聰明的人(往往會)根據(jù)時期的不同而改變(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會)伴隨著事物(發(fā)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出自漢代桓寬《鹽鐵論》卷二之憂邊第十二篇。

《鹽鐵論》中的經(jīng)典句子:

1.衣食者民之本。——漢代桓寬《鹽鐵論·力耕》。

吃飯、穿衣是百姓生活的根本。

2.為富不仁,為仁不富。——漢代桓寬《鹽鐵論·地廣》。

要發(fā)財致富就不能太過仁慈,如果太過仁慈也就不能發(fā)財致富。

3.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于人。——漢代桓寬《鹽鐵論·險固》。

有準備就能鉗制住別人;沒有準備就要受別人的鉗制。

4.茂林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漢代桓寬《鹽鐵論·輕重》

茂密的樹林下面沒有旺盛的青草;在沒有平整的地里,長不出好的禾苗。比喻在強大的勢力下,弱者會受到壓制和侵害。

5.冰炭不同器,日月不并明。——漢代桓寬《鹽鐵論·刺賦》。

冰和炭不能放在同一個容器之中,太陽和月亮也不會同時照耀大地。比喻君子與小人不能同處,或比喻相互矛盾的理論不能同時運用。

6.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漢代桓寬《鹽鐵論·復古》。

坎井:壞井,廢井。燕雀不知道天有多高,廢井里的青蛙不知道江海有多大。用來比喻平庸之人的眼界狹小和見識短淺。

7.茂林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漢代桓寬《鹽鐵論·輕重》。

大塊:大土塊。茂密的樹林里,不會長出豐茂的草,有大土塊的地里,長不出好的秧苗。用來比喻在強大的勢力面前,弱者會受到侵害和壓制。

8.扁鵲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國。——漢·桓寬《鹽鐵論·非鞅》。

扁鵲醫(yī)術再高明,也不能使人死而復活;微子、箕子再怎么賢能善諫,也不能讓商紂王免除亡國的命運。其意是強調治國要靠明君與好的政治制度,不在于有個別能臣。

9.善為政者,弊則補之,決則塞之。——漢代桓寬《鹽鐵論·申韓》。

決:缺口。善于治理國家的人,發(fā)現(xiàn)了弊端就會立即補救,看到了漏洞,就會馬上堵塞。

10.國有賢士而不用,非士之過,有國者之恥。——漢代桓寬《鹽鐵論·國病》。

國家有賢德之士而不任用,不是賢德之士的過失,而應該是擁有這個國家的君主的羞恥。

標簽: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鹽鐵論的經(jīng)典

   原標題:鹽鐵論的經(jīng)典句子有哪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的意思是什么?

>更多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