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動態(tài):當一個女孩,被迫嫁往陰間

發(fā)布時間:2022-08-26 09:53:42
編輯:
來源:網(wǎng)易游戲
字體:

只有中國人才知道中國人最怕什么。

相比血漿四溢、內(nèi)臟橫飛,擅長“Jump Scare”的歐美恐怖,脫胎于傳統(tǒng)習俗和民間信仰的,扎根于中國本土的「民俗恐怖」,總能精確突破我們的心理防線,令人細思極恐,后勁十足。但就像許多其他領(lǐng)域一樣,民俗恐怖長期戴著鐐銬起舞。偶有佳作,也多游弋在灰色地帶,稍有越距便會消失。

許多恐怖片都必須在結(jié)尾走向唯物主義


【資料圖】

不過隨著國內(nèi)文娛市場愈加成熟細分,在龐大的需求下,民俗恐怖終于打拼出一片小小的根據(jù)地。

不論是《紙人》,還是《煙火》、《三伏》,亦或是近期發(fā)售的《紙嫁衣4》,都以低成本取得了不錯的商業(yè)成績和玩家好評。制作組扎實認真的態(tài)度當然是游戲成功的基本條件,但與游戲玩法完美結(jié)合的民俗恐怖元素亦是作品的靈魂。

在這些作品中,總是不乏古宅、燈籠、古裝、對聯(lián)、符咒、陰陽、葬儀等中國獨有的文化元素。而為了最大程度凸顯傳統(tǒng)文化的“黑暗面”,許多游戲創(chuàng)作者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極具爭議的「冥婚」作為游戲的核心元素。

「冥婚」的恐怖之處,或者說任何民俗恐怖的根源,都是將一個本來代表吉祥、美好的意象,置于其反面的“詛咒”、“死亡”、“災厄”中。這種將美好扯碎的反差感,帶來了邪祟詭秘的恐怖氛圍。

盡管這個恐怖習俗在今天幾乎銷聲匿跡,但它的傳說和詭事也足以在每個中國人心中喚起一陣戰(zhàn)栗。

“百年”好

冥婚,又名鬼婚、 陰婚、 冥配,顧名思義,就是和死人結(jié)婚。

在強調(diào)“大吉大利”的中國民俗文化中,冥婚是個巨大的異類。但若細究,冥婚的歷史比所謂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久遠,它是一個形成于殷商,流行于東亞的上古遺俗。

《周禮?地官?媒氏》云: “禁遷葬者與嫁殤者?!?遷葬,謂生時非夫婦,死既葬,遷之使相從也。殤,謂十九以下未嫁而死者。 周禮明確禁止冥婚,認為這是亂人倫之舉??梢娂幢阍趲浊昵?,冥婚也絕不為主流文化所接受。

殷商時代的冥婚更像是一種宗教儀式。甲骨文記載商王曾下令讓三個羌族女子“嫁給”死去的祖先,而在今天殷墟的考古現(xiàn)場,也的確發(fā)現(xiàn)了與刻辭描述相符的殉葬女子?!叭②D”是殷商時代先祖崇拜的結(jié)果,相比后世的冥婚,殉葬成分居多。

就形式而言,冥婚分為“娶鬼妻”、“ 嫁鬼夫”以及“鬼配鬼”。冥婚具體的步驟沒有統(tǒng)一標準,要根據(jù)經(jīng)濟條件、社會環(huán)境和個人要求做改動。將一對未婚而死的男女合葬配為陰間夫婦,是最常見的形式。此類冥婚與普通婚禮沒有什么區(qū)別,無非新郎新娘的角色換成靈位。

如果男性死者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就會“迎茅娘”,也就是將茅草扎成少女模樣結(jié)婚。如果是人配鬼,那么就會將死者牌位放在家里,此后不會再嫁,要守節(jié)一生。但如果是男子“迎柩歸葬”后,卻可以另娶妻室。

雖然周禮明文禁止,歷朝統(tǒng)治者也頒布法律企圖禁絕,但冥婚的精神和形式仍然傳入民間,扎根于華夏大地。所謂“存在即合理”,在我們開始批判之前,不妨解剖一下冥婚作為天大的陋習為何能一直頑強存在,直到今天。

死了都要愛!

根據(jù)上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民俗專家黃景春教授在相關(guān)著述的總結(jié),冥婚流行的原因有三。

一、對死者作祟的恐懼;二、為人父母者自身情感宣泄的需要;三、宗法性家族制度的要求。

首先第一點,認可冥婚者,必然信仰鬼神論。鬼需祭祀,否則會給陽間的人帶去兇煞災殃?!端鍟?地理志》記載: “漢中之人……好祀鬼神,尤多忌諱, 家人有死,輒離其故宅。”在今天的許多地區(qū),包括部分少民習俗,也有“避煞”之說。

可見對“死者作祟”的恐懼,從遠古時期一直存在到今天。如果是壽終正寢的“好死”尚可,非正常死亡的“橫死”是危害最大的存在。因為夭殤者“未盡天年也未享人倫,陰陽不通,亡魂無依”,不能遷入祖墳。

對迷信者來說,如果不以冥婚解決死者的單身問題,它們就會化為“男\(zhòng)女祥鬼”作祟,不得安息。

明代記述江蘇太倉風俗掌故的《菽園雜記》有載:“凡男子未娶而死,其父母俟鄉(xiāng)人有女死,必求以配之。議婚定禮納幣,率如生者,葬日亦復宴會親戚。女死,父母欲為贅壻,禮亦如之。 ” 橫死者經(jīng)過冥婚,兩性相諧,從此可成為家族合法成員而歸葬祖塋,享受祭奠。而死者父母,也得以享受應有的家族利益。

但這看起來迷信到家的習俗,卻源于絕對的唯物主義。因為從邏輯上講,冥婚是活著的人為了消除自身的恐懼而采取的喪葬形式,其父母通過冥婚更多的是滿足自身利益,而非死者。舉例,如果死者是個不婚主義者,冥婚反而會讓它更火大,可見冥婚也有強制性成分。

恩格斯也認為:“古代世界具有強烈的自發(fā)唯物主義,它把人世生活看得比冥土生活寶貴得多?!?冥婚對于消除亡魂給活人帶來的精神以及物質(zhì)損失具有根本性作用,這是冥婚存在的深層社會文化心理。

但俗世利益和鬼神恐懼并不能概括所有冥婚的動機。為人父母的情感需求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人心皆肉長。子女夭折時,父母天性中的舐犢之情肯定會優(yōu)先覆蓋迷信心理。如果子女十分優(yōu)秀,具有美好前途的話,喪子之痛就會更加不堪忍受。

《三國志?魏書》載:“建安十三年,(曹沖)疾病,太祖親為請命。 及亡,哀甚?!辈懿賹τ趷圩蛹胬^承人的死悲痛欲絕,置禮制于不顧而操辦冥婚,希望愛子在九泉之下也能家庭完滿。無獨有偶,后世魏明帝曹睿的愛女平原公主曹淑八歲早夭,明帝親自給她送葬,無視滿朝反對,堅持大辦冥婚,以寄哀思。

最后,古代的宗法家族制度也不容忽視。按照儒家禮法,無嗣男性夭亡,家族傳承和財產(chǎn)繼承會因此中斷,女子夭亡也只能野葬。但通過冥婚,二者結(jié)為“夫妻”,哪怕是形式上的“夫妻”,也是家族傳承的體現(xiàn),財產(chǎn)或是爵位因此得到繼承。

近現(xiàn)代,冥婚在臺灣地區(qū)還發(fā)展出一套本土習俗。殤女之家在路口放置錢包,內(nèi)含喪女的頭發(fā)。如果有未婚男子拾取,就會過去,強行將他納為本家姑爺。當然,補償是再送給他一筆錢用來正?;槿ⅰH绻且鸦槟凶?,還可以求簽征求亡女意見,“她”同意后仍要舉行婚禮,將亡女牌位迎回家中供奉。

在今天新思想和科技發(fā)展下,冥婚的流程已經(jīng)大大簡化。農(nóng)村地區(qū)的冥婚多發(fā)生在夭殤男女之間,仍不乏禳災延祀的企求;城市里的冥婚,則是原本戀愛的情侶,一方橫死,另一方為表達對死者的鐘愛之情,以冥婚的形式將對方視同配偶,加以祭奠。

不過冥婚問題的復雜性在于,“鬼配鬼”或因愛自愿的形式不會產(chǎn)生太多負面影響。但陽光下必有陰影,況且該習俗還與“陽光”并不沾邊。古往今來,更不知滋生了多少罪惡。

“愛情”買賣

《紙嫁衣》中的冥婚,更多是服務于奘鈴村的獻祭儀式,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這樣的邪惡教派。但現(xiàn)實中的冥婚,卻是封建禮教對女性赤裸裸的壓榨。這種迫害,持續(xù)更久,更難移除,危害更大。作為冥婚中的女方,輕則守節(jié)一生,再不能尋求組建家庭。重則伴夫而死,名為殉情,實為殉葬。

根據(jù)民國《同安縣志》記載,一位叫盧節(jié)姜的女子,自幼進入魏家當童養(yǎng)媳。在她15歲的時候,男方突然去世。她的反應是嫁給亡夫,“誓守,年六十八卒”。

同樣《同安縣志》記載,有一位叫“王五娘”的女子,是許世鐘的未婚妻。男方在出差時意外去世,五娘“遂以婦服(婚服)拜舅姑,旋入房自縊,年十九。”五娘死后,家人合葬之,以為冥婚。

表面上看是兩個動人的愛情故事,細品就發(fā)覺味道不對。這兩位女子,極有可能是“被自愿”冥婚的。在那個時代,雖然理論上女子可以改嫁再嫁,但誰也不敢逾越雷池。特別是這些家庭出身一般,嫁入強勢男方家庭的女子,更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

尤其是第二個例子,王五娘在拜夫家之后,“旋入房自縊”,就是轉(zhuǎn)身回到臥室上吊。整個流程一氣呵成,沒有半點突發(fā)情況的意思,更無人阻止。因此我有理由推測,整個“殉情”事件都是家族內(nèi)部商議的結(jié)果,五娘在周圍長輩陰狠的目光下,絕望地步入死亡。

成全了她的“忠貞節(jié)烈”,成就了許家的“高尚品德”。封建禮教的血盆大口下,又多了一縷冤魂。

但冥婚的危害,并沒有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而有絲毫減弱。

2007年,陜西與山西交界處的永和縣曾發(fā)生一起尸體交易命案。起因是楊家準備以1.2萬的彩禮錢賣掉嫁到本家的一個癡傻女子,但屢賣不掉。某日,楊家得知賣“女骨”可以賣1.6萬,遂起歹心。

陜北方言中,“女骨”就是女尸。

次日,女子被勒死,裝袋,送到延水關(guān)大橋上完成交易。買方是個賣花圈壽衣的山西人,背地里干著配冥婚的生意。這樣的女尸,他能以“收貨價”翻倍的價格再轉(zhuǎn)手給需要配冥婚的男方,掙差價。楊家嘗到甜頭,又伙同二人勒殺一位妓女販賣。他們?nèi)齻€人做下第二個命案,一人僅分得1500元。

后來,在看守所中,嫌疑人面對警方的詰問,只是木然回道:“我是為了掙錢嘛,這錢來得快嘛!要不是失手得早,我還打算再做幾件?!?/p>

而在2021年底,一位名叫“羅小貓貓子”的網(wǎng)紅主播喝藥自殺后,她的骨灰也被殯儀館掉包,準備賣去配陰婚。而根據(jù)嫌疑人妻子的供述,這“本來就沒多大點事,趕到風口浪尖上就成事兒了?!笨梢娯溬u女性骨灰配冥婚,早已成為一道產(chǎn)業(yè)鏈。

有需求才有市場。就算嚴懲犯罪方個人,只要冥婚的需求還在,就肯定還有人鋌而走險,拋棄一切道德底線掙錢。真正迫害女性的,就是那些農(nóng)村中的買家,是這陰魂不散的封建遺毒。

中國很大,華東沿海的燈紅酒綠只是一部分。那些深藏內(nèi)地的無數(shù)個農(nóng)村,在“王法”觸不可及的地方,很多人的思維仍停留在中世紀,愚昧而麻木。這讓我想起魯迅先生在《我之節(jié)烈觀》的喟嘆:

我們追悼了過去的人,還要發(fā)愿:要除去于人生毫無意義的苦痛。更要除去制造并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

我們還要發(fā)愿:要人類都受正當?shù)男腋#?/p>

參考資料:

《閩臺冥婚舊俗之研究》——汪毅夫

《冥婚考述》——江林

《論我國冥婚的歷史、 現(xiàn)狀及根源》——黃景春

標簽: 家族制度 傳統(tǒng)文化 唯物主義

   原標題:世界新動態(tài):當一個女孩,被迫嫁往陰間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