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有6成網絡用戶愿意為網絡單片付費
8月17日消息,近日,優(yōu)酷網絡電影、阿里文娛用戶研究與燈塔專業(yè)版聯合發(fā)布了《網絡用戶檔期心智研究》(以下簡稱《研究》),對網絡觀影用戶的消費認知、檔期心智、行為偏好、信息獲取渠道等進行多方位洞察。
《研究》指出,網絡用戶對網絡電影內容類型、口碑質量等有了明確的要求偏好;用戶的觀影行為日?;珜Υ汗?jié)檔、國慶檔等頭部檔期有了初步認知。此外,約有6成的網絡用戶愿意為網絡單片付費。
《研究》數據顯示,調查中62.5%的用戶對于院線電影與網絡電影的認知邊界十分模糊,而超過75%的用戶并不在意電影是在院線上映還是網絡播出。長視頻平臺上,有65.2%的用戶更常進行網絡觀影。用戶市場的態(tài)度更加多元與開放,電影的放映形式并不影響用戶對電影的感觀。
此外,《研究》顯示,真正影響到網絡用戶觀影決策的是電影的口碑、參演明星、題材類型三個要素。其中,49%的用戶會根據豆瓣評分、網站評分等決定是否觀影,會考慮電影的明星陣容與題材類型的用戶均超過了40%。有65.7%的用戶有過為了看電影購買視頻平臺會員的經歷,而有33.8%的用戶有過付費觀看單片的經歷。網絡觀影付費已經是用戶內容消費的日常行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大部分用戶對于電影檔期的概念認知并不清晰。用戶以電影內容風格來感受電影檔期的差異。如春節(jié)檔電影偏向合家歡類型,暑期檔電影內容題材更加豐富,國慶檔則偏向主旋律、情緒共振等大片。
偏向于院線觀影的人群對于電影檔期的認知更加明確,相對而言,網絡用戶對于檔期概念并不敏感,7 2.3%的用戶都是線上自由觀影,不需要選擇特殊的節(jié)假日,并無固定觀影時間與場景,觀影頻率更加日?;?/p>
而這種情況無形透露出了院線電影與網絡電影的互補關系。院線電影為用戶在線下場景提供內容,通過節(jié)假日檔期效應擴大票房熱度,而網絡電影觀眾提供線上選擇,能夠挖掘出票房市場增量。
這意味著網絡電影有必要形成一個全新的檔期概念,網絡電影檔期不必僅僅局限于特殊節(jié)假日,而是通過院網協(xié)同創(chuàng)造多元化發(fā)行機制,一方面充分利用周末假日等短小檔期,釋放用戶線上觀影紅利,一方面可以與平臺的推廣資源、營銷主題、內容IP等進行結合,以普通日常時間,打造周中檔期。
-
無相關信息